湘行伞记

古巷深处,一把油纸伞静静张开,仿佛是旧时光的使者,引领着人们走进回忆的迷雾

Image 1
Image 2
Image 3

如今现状

繁体的伞字由五个“人”字组成,也写作“繖”。经常使用的尼龙钢架伞是19世纪英国人根据中国油纸伞的开合原理,使用现代材料,工业化生产改进而来,虽然方便携带、价格低廉,但没有传统油纸伞那种雅致天成的美感。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媒婆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日本传统婚礼上。琉球古代婚礼上也有用到油纸伞。老人喜好象征长寿的紫色伞,送葬时则要用白色伞。宗教庆典中,也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撑在神轿上,此是取其圆满的意思,作为人们遮日避雨、驱恶避邪的象征。现时日常所用的伞多是洋伞,油纸伞多作为艺术品和游客纪念品售卖。


我国的油纸伞流派众多,风格迥异。江南古典油纸伞制作工艺是中国油纸伞中较为典型代表。有安徽泾县、婺源甲路、四川泸州、浙江杭州、湖南石鼓,其“远亲”还有日本美浓。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的有泸州纸伞、杭州绸伞,省级“非遗”保护的有湖南石鼓油纸伞和婺源甲路纸伞。每个地方的油纸伞都是本地文化历史传承的载体,就生产工艺、制作手法、使用原料而言,分水油纸伞厂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企业,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分水油纸伞第六代传人毕六福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而成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手工油纸伞代表性传人。


泸州纸伞、杭州绸伞申报得早,一同被列入为国家级“非遗”。石鼓油纸伞、甲路纸伞,目前是省级“非遗”。论规模、工艺,石鼓油纸伞、婺源甲路纸伞生产规模较大。 甲路纸伞起源于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康熙甲戌年(1694年)载入史册,1936年在国际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恢复生产后产量逐年上升,2014年产销量30多万把。

冀ICP备2024081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