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 蔡伦发明纸后,就出现了在纸面上涂熟桐油的油纸伞,但那时的伞主要是黄纸做成,这说明我国油纸伞的历史距今两千年左右。
【唐代】 油纸伞广泛在民间使用。这一时期,由于专门用于书画宣纸的出现,出现了专门用宣纸做伞面、书画家在伞面写字绘画的书画油纸伞。也是这一时期,油纸伞传播至日本、韩国、台湾、南洋等地。
【宋代】 广泛使用“绿油伞”,颜色以绿色为主,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热闹的集市上人们用的就是这种“绿油伞”。
【元代】 由于棉布的发明,出现了棉布上油的油布伞,据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回国时,带去了中国的油布伞,欧洲人经过改进,进而发展成了现代意义的折善伞。元代以后,油纸伞、油布伞一直是我国主要的雨具工具。
【明代】 明代朱元境明文规定麻民不可用罗伞,只可2 用纸伞。油纸伞在民间广泛使用,这一时期的书画家们也效法唐代人在伞上创作。可惜留存至今、由名家创作的油纸伞很少很少。
【清代】 清代以后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油纸还一直是民间主要的雨具。直到钢架布伞普及, 油纸伞慢慢被钢架伞和折登伞取代。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怀旧文化为代表的油纸以旅游纪念礼品、装饰等形式再次重出江湖, 而丝绸、仿丝绸为材料的工艺分大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