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伞记

古巷深处,一把油纸伞静静张开,仿佛是旧时光的使者,引领着人们走进回忆的迷雾

Image 1
Image 2
Image 3

历史起源

油纸伞是汉族传统用品之一,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伞的由来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黄帝,被称为“华盖",后来成为皇帝和官员车辇上的“盖”, 官阶大小高低不同,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天子用红黄二色,官吏用青色。


晋朝崔豹着《古今注舆服》: “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像,故因而作华盖也。"这里说的“华盖",实际上是吉祥云。伞状的五色祥云被认为是上天护佑中华人文始祖黄帝而出现的。因此后来历代帝王出行时都带伞盖, 除了吉祥用意,还是皇权的象征,代表荫庇天下黎民。


而遮阳挡雨、可撑合的伞据说是春秋时期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的。春秋末年,中国古代著名木工师傅鲁班常在野外作业,若遇下雨,常被淋湿。鲁班的妻子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像“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盖。这就是最早的雨伞。纸出现以后,人们在伞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油纸伞,文人雅士亦会在上油前在伞面上题诗作画,以遣情怀。

冀ICP备2024081742号